豹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努尔哈赤姓名不详的开国之君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老牌名院 http://pf.39.net/bdfyy/jdsb/250522/o2vih2p.html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其姓氏名字以及之后的身世,有着诸多解释,笼罩着一层层迷雾,众说纷纭。

其中一个原因是清朝人在修明史时,对其中不利于自己的史料大量删减。目的无非是掩盖被明朝歧视的言论及作为明朝长期附庸的事实。明实录中,也确实把努尔哈赤,称作奴儿哈赤、奴酋、夷人——这还是没删干净的。

另一个原因,则是女真文字及文化在金朝被蒙古灭亡后的出现断崖式消亡。以至于百余年后的元末明初,东北的女真人在语言文字上都受到了蒙古语言文字的极大影响。而本体语言与外来文字的重叠,也对后世造成困扰。

“努尔哈赤”这个名字就是一例。

努尔哈赤,自然是音译。但解释具体意思时,却有不同说法。

一说,“努尔”是光明,“哈赤”是圣裔,合在一起是光明圣裔。引申为“光明太子”。

一说,“努尔”是黄酒,“哈赤”是小男孩,合在一起为“酒娃”。

一说,“努尔”是野猪,“哈赤”是皮,合在一起为“野猪皮”。

似乎,每一个都有依据,每一个都能解释的通。可细思之下,却发现以上的解释,都是错的。下面逐个剖析:

光明圣裔说,是出自回鹘语。但建州女真生活在中国东北,而回鹘语在中国的西北。两者相隔遥远,很难想象两者会有联系。况且,回鹘语的“努尔”也是借用的外来的波斯语。那就意味着与女真人所在地区更遥远。所以,断定这几乎就是谐音梗——生拉硬套。

黄酒说,出自满语nure。是比谐音梗还不可靠的解释。确实,黄酒的满语就是nure,发音也接近“努尔”。可要是把努尔哈赤的几个兄弟的名字都拉出来看看,就解释不通了。

努尔哈赤最著名的弟弟叫舒尔哈齐。实际上,不论是“哈赤”,还是哈齐,在满语中是一样的。只是清朝人学会了为尊者讳,才在汉字上动手脚,把“齐”改为“赤”,突显清太祖皇帝的尊贵。所以,努尔哈赤写作“努尔哈齐”,也没问题。

如果,努尔哈齐是黄酒,舒尔哈齐又是什么酒呢?或者说,努尔哈齐是酒娃,舒尔哈齐又是什么饮料的娃呢?

可能有人觉得抬杠了。为什么努尔哈赤是酒娃,舒尔哈齐的名字就也得是饮料类的?实际上,努尔哈赤不止有一个弟弟,而是他的几个堂兄弟一共六、七个人的名字都是这样的格式——“×尔哈齐”。

努尔哈赤的兄弟堂兄弟,见诸史料者有八个,分别是:

努尔哈齐、舒尔哈齐、雅尔哈齐、穆尔哈齐、祜尔哈齐、贝和齐、祜尔哈齐巴克式、巴雅喇。可以明显看到,前面五个名字非常整齐。

尽管后面还有三个不整齐的名字:贝和齐(努尔哈赤大伯之子)、祜尔哈齐巴克式(努尔哈赤五叔之子)、巴雅喇(努尔哈赤幼弟)。但也可能是音译的问题,比如“贝和齐”应该也可以译作“贝儿哈齐”。而祜尔哈齐巴克式与前面的祜尔哈齐是亲兄弟,两人的名字区别仅仅在于多了一个“巴克式”。巴克式,是汉语把式的意思,引申为教师、有学问的人。

唯一完全不按照规矩取名的是努尔哈赤的幼弟巴雅喇。

同辈用一个字的取名方式,在女真人里并不多见。这肯定不是巧合。这也恰恰反应出努尔哈赤的兄弟们取名时,是被赋予相同一类意义的。那么,既然“努尔”是黄酒,“舒尔”“雅尔”“穆尔”“祜尔”“贝尔”等一定也会是相同的种类,不是其他什么酒,就是其他什么饮料。

可是,雅尔哈齐的“雅尔”却是豹子的意思。穆尔哈齐的“穆尔”可能与“穆棱”这个音有关,即满语的马。也可能是“公豹”的意思。总之也是动物名。

这就有意思了,哥哥叫酒娃,弟弟叫豹娃、马驹。这在逻辑上也不通。

最后一个野猪皮说,是个能挑起很大争议的说法。甚至,被当做对某些族群攻击的一个点。但这个说法,实际上也是理解错位和翻译失误造成的。说到底是个误会。

女真人以山川河流名称作为部落名,以动物名作为人名。在女真人的名字里,有大量的动物名称,并不奇怪。但以动物皮作为名字,就显得不对劲了。

这主要的问题出在“齐”这个音上。在满语中,“齐”有皮的意思。但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善于做某事的人”。

开头也说过,女真文字在明朝就已经消失了,女真语言文字受到蒙古的影响。这在元朝末年女真首领的名字中就能体现,诸如建州左卫第一代首领猛哥贴木儿、建州卫第二代猛哥不花,比比皆是的蒙古名字。

到了明朝中后期,也就是努尔哈赤诞生的时候,蒙古语法显然是被女真语吸收了,直接用蒙古语取名的少了,而是结合蒙古语法的女真语取名。努尔哈赤就是一个例子。

“努尔”确实是野猪的意思。“哈赤”则来自蒙古语法“善于做某事的人”。结合在一起就是擅于捕猎野猪的人,或者是像野猪一样勇猛的人。

对应上努尔哈赤的兄弟们的名字,也是取的动物名。

这里还要专门说一下对于猪的理解。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驯化猪的地方除了中原,就是女真人所在的东北。

所以,对于猪,女真人有着严格的分类。随便一查现在的满语,就有十六种关于猪的名字。不仅公猪母猪是不同的字,家猪野猪的叫法也不同,甚至还给野猪按照年龄(一岁到四岁)取不同名字。

努尔是一岁野猪,舒尔是两岁野猪。如果直译,努尔哈赤就是擅于捕猎一岁野猪的人,舒尔哈齐就是善于捕猎两岁野猪的人。都是寓意着勇猛。在以渔猎为生的女真人心中,野猪与家猪完全不同,是与虎豹齐名的猛兽。

另外,南北朝时期对勿吉(女真人的前身)风俗的描述中,就有“妇人则布裙,男子猪犬皮裘”。

隋唐时期,则对靺鞨(女真人的另一个时代的名称)描述为“妇人服布,男子衣猪狗皮”。可见风俗未变。

即男人穿兽皮,女人穿布衣。以此推之,穿兽皮也是女真人男人的标志。

但在汉文化中,猪被认为是肮脏、愚蠢、低贱的动物。这便是文化理解上的错位。其实,如果向上追溯,在汉文化的早期,并不避讳名字中有“猪”字。例如,汉武帝刘彻的原名是刘彘。彘,就是小猪的意思。

综上,努尔哈赤被认为是野猪皮,一是女真语被覆盖了蒙古语法,让后来的人望文生义,造成翻译错误。二是文化上的不同,造成维护努尔哈赤的一方与诋毁的一方,都以相同的文化为出发点,或掩盖或诋毁,使得推波助澜。

所以,努尔哈赤的意思,就是像野猪一样勇猛的人。这是本人认为最可靠的解释。

相比名字产生的歧义,作为姓氏的“爱新觉罗”给人造成的误解,来自这个姓氏的来历。乾隆皇帝曾在《盛京赋》中写道:“帝用锡以姓曰觉罗,而徽其称曰爱新”。也即“觉罗”为姓,“爱新”为氏。

这就类似于汉族上古时期,周穆王的马夫造父,本姓嬴。在他得到周穆王的封赏后,便以受封的城邑的名称(赵城)作为自己的氏。也就是嬴姓赵氏。

不过,在《明神宗实录》中,努尔哈赤被称为“建州夷酋佟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本人在给朝鲜李朝国王致信的落款,也是自称“女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努尔哈赤”。

有人抓住这些史料,认为努尔哈赤原本姓爱新觉罗,但后来入赘佟家后,改姓了佟。

再结合,努尔哈赤生母早逝,又遭到继母虐待,所以才被迫入赘到佟家,才改姓佟。直到自己建立后金,有了地位,才改回了原有的姓氏爱新觉罗。

巧的是,努尔哈赤的原配佟佳氏,也正好就姓佟佳。

那么,努尔哈赤到底有没有入赘佟家,并改姓呢?其实,只要稍作考证,也就有了答案。

其实,在相同的史料里,不仅努尔哈赤姓佟,连其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也都姓佟。

觉昌安在明朝人的记述里被称作“买卖人佟教场”、“市夷头目叫场”。塔克世被称作“佟他失”。

写得最明确的,是张鼐的《辽夷略》:

“奴(指努尔哈赤)之祖曰佟教场(即觉昌安),建州左卫都督佥事也,生佟他失(即塔克世)。有二子:曰奴儿哈赤,速儿哈赤。”

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被记作“佟教场”(觉昌安的觉,应该读作睡觉的觉,而不应读作自觉的觉);父亲塔克世被记作“佟他失”。

祖父、父亲都姓佟,努尔哈赤自然也一直就姓佟,不存在入赘佟家,改姓佟。总不能,儿子或孙子入赘到佟家,连带着父亲或祖父也都跟着改姓吧?

那么,原本姓佟的努尔哈赤,又怎么就姓了“爱新觉罗”呢?

在努尔哈赤之前,他的六世祖猛哥贴木儿在朝鲜李朝的《龙飞御天歌》里记作“斡朵里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

“斡朵里”是元朝设置的万户府;“豆漫”是官职名,即万户;“夹温”是女真姓氏夹谷的另一种汉语译法。也就是说,努尔哈赤的祖宗姓夹谷(夹温)。

而在另一部朝鲜史料《李朝实录》里,猛哥贴木儿又被记作童猛哥贴木儿。这次,努尔哈赤的祖宗又姓了童。

同一个猛哥贴木儿,又姓童,又姓夹谷(夹温)?这个时间在元末明初。

再往上追溯到金朝,便豁然开朗了。在《金史·金国语解》中有“夹谷汉姓曰仝”。原来,金朝的时候,就已经为女真语的姓氏,做出了标准解释。亦即女真姓氏夹谷或夹温,对应的汉语姓氏为“仝”。而仝,又与童、佟是通假的。

为什么是仝(童、佟)呢?因为,夹谷的女真语意思,就是远方、远支,引申为同宗。

所以,努尔哈赤在姓爱新觉罗之前,应该就是姓佟,对应的女真语姓氏就是夹谷。而“夹谷”在明末,则又被转音为“觉罗”。

至此,已经把努尔哈赤的姓氏问题解决一半了,即努尔哈赤原本的姓氏是觉罗。觉罗的汉语对应佟。所以,他既可以叫作“佟·努尔哈赤”,也可以叫作“觉罗·努尔哈赤”。

那么,另一半的问题是“爱新”怎么来的?

以觉罗为姓氏的很多,比如舒舒觉罗、伊尔根觉罗等。但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只有努尔哈赤一家。除此之外,没有同姓。所以直到后来的满族中,姓爱新觉罗的人数也是相当少的。

所谓的努尔哈赤家族,专指努尔哈赤曾祖父福满的直系子孙。福满是锡宝齐篇古的独子,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家族祖上人丁稀少。到了其祖父一辈有六个兄弟,称作宁古塔贝勒(宁古塔,满语六个)。所有姓爱新觉罗的人,都是宁古塔贝勒的直系后代。

爱新觉罗这个姓氏的人口少,说明两个问题——人口基数小、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命名的时间晚。

既然,努尔哈赤祖父佟教场、父亲佟他失那个时代还在姓佟(觉罗)。那么可以断定,“爱新”就是努尔哈赤本人加到“觉罗”前面去的。

爱新的意思是金,指金朝。所以,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也可以叫做“爱新国”。连在一起,则为爱新国的觉罗氏,或金国的觉罗氏。

至于为什么用金国,则无非是攀附早已远去的金朝而已。

这也解释了乾隆皇帝所说:爱新是徽号,觉罗是族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