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边境地区的伤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继春节前的痛心疾首之后(狠心戳:那里的森林时刻被瞄准),这个周末,让我们揪心无比的云豹已被森林公安确认事发缅甸边境,境内执法者鞭长莫及,而境外,却连相关执法都是空白(再虐心:急!云南云豹遭盗猎,生死未卜急需线索!)。
冷的事实再一次让我们知道:有一种境外叫边境地区。
一界之隔的人们,哪怕用着同样的中国运营商,操着同一种方言,有同样的生活习惯,甚至同宗同族,但却遵循着不同的游戏规则,有不同的法律底线。
但边境地区的野生动物,或许正好定居在一界之外,但也可能沿着森林游荡,拥有跨国的领地,跨国扩散着勇猛的基因。但没有底线的猎夹和枪支却在法外将这些壮阔的生命化成了染血的利益。
视频中被捕的云豹
跨境保护之痛之难恰在这里,但不得不做。因为我们共享着同一个边境,国界之外的种群也许能生起新的保护希望。
年起我们陆陆续续在中老、中缅边境做调查,其生物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而年,我们初次深入老挝,更发现那是一片还未被大范围开垦开发的原始之地。一界之隔,中国的小豯鹿只在夜幕下谨慎度日;而老挝的却在白天生龙活虎。不到两个月,红外相机就能拍到云豹、亚洲象和大灵猫,丛林中的喧闹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年,红外相机中的老挝的亚洲象。
我们欣赏它们各自美丽,便不能对它们的悲剧束手旁观。解决之道唯有一个:跨境保护。
作为这个星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这里的跨境保护是大势所趋。针对野生动物的跨国走私贸易,许多国际保护组织在此间深耕多年。跨境保护也早已是政府间的重要议题。
年,在版纳植物园的推动下,中国科学院与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签署了为期五年的合作备忘录,如今,联合生物多样性考察正在缅甸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中缅进一步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保护合作打基础。
年12月,第六次中缅联合考察中的科学家们。
图片来源: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