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为阿迷群友:-藍莓茶-(蓝莓),收入时略有改动。也欢迎对阿婆作品感兴趣的其他朋友踊跃投稿,与全国阿婆分享您的观点或研究成果。
珠翠映霓裳
——记阿婆作品中的服饰珠宝(女性为主)
写在前面:阿婆笔下的波洛与读者共同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英法世界,从世纪交替到一战和二战,再到离我们越来越近的当代生活,这期间欧洲的时尚风云变幻,正体现了欧洲古典服饰余韵逐渐消亡,现代风格逐渐形成的过程。
本文介绍阿婆早期作品中的服饰珠宝特点,笔者搜集了与原著故事发生时间相近的素材资料。但需要注意,在阿婆笔下的英伦乡下故事中,应该考虑到那里的时尚是有所滞后的,与同时期城里的风尚会有点区别,而对于罗杰案里爱花钱买衣服的Flora小姐一类人(以及那些社会名流和演员们)来说,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时尚又是走在前线的。
注:本系列时间轴以阿加莎克里斯蒂中文站的为准。ITV剧集的时间顺序较原著有所打乱,与原著中人物实际的衣着打扮有一定出入,望大家仔细斟酌。引文后为新星版页码。
20世纪10年代
爱德华时代过后,古典服饰已经没落,束腰逐渐退出历史,早期的现代风格样式雨后春笋版兴起,至上世纪初正是古今交汇之时,各种新奇美艳的风格登上历史舞台。年,俄国芭蕾舞团在巴黎公演时的芭蕾舞衣,开创了服装设计的新局面(霍布尔裙)。
20世纪10年代中期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一战时期,随着妇女参加工作,承担劳动,制服取代时装,服装变得焕然一新,简洁耐用,功能性强的服装也得到提倡。(参见文中的玛丽和辛西亚)这个故事发生在乡下,故事背景又是一战期间,卡文迪什一家总的风格应该是偏滞后一些的,可能尚停留在10年代早期,特别是英格尔索普太太,她的衣着可能还停留着一些爱德华时代的古典影子(电视剧里还原得不错,还可参照她的同代人,《唐顿庄园》里的老夫人)。“一个穿粗花呢裙子的女人(霍华德小姐)正弯腰不知在花坛中弄什么……”(第4页)粗花呢(Tweed)是一种古老的苏格兰布料,是英国文化的一部分(如今有复古骑行TweedRun,致敬英国绅士文化),至今仍长盛不衰,出名的品牌有哈里斯花呢(HarrisTweed)。香奈儿每一季都有其新款出现。粗花呢取材于自然(哈里斯花呢便来自黑脸羊的毛),有朴实厚重之感,与霍华德小姐给我们的初印象十分相合。“她(辛西亚)麻利地摘下小护士帽,一头红褐色的鬈发披散下来……”(第8页)辛西亚穿着的正是一战时期的护士服装(阿婆本人也是穿过的哦)。设计来自修女服和军装,包括斗篷和头巾/护士帽,标配的黑色丝袜和黑胶鞋,袖套,蓝色连衣裙与外罩白色围裙等,可以看到胸前明显的红十字。此时的内衣也有所改良,与简洁的外衣更加适应。护士服的穿着过程“(多卡丝)灰白色的头发在白帽子下像波浪似的鼓鼓地支棱着。她是老式女佣的典范和代表。”(第44页)维多利亚时期的经济繁荣,人们对体面的生活需求提升,使仆人这一行业在此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强调等级区别,女仆的服饰也告别了过去穿着女主人旧衣服的习俗,有了整齐划一的制服,早期女仆制服也就在此时诞生。包括层数较少的衬裙、印花(晨间)/黑色(晚间)连衣裙、围裙、羊毛袜、喀秋莎式和包头式/帽子(多卡丝就是这种)等。日本漫画家森薰笔下的《艾玛》和《雪莉》中维多利亚女仆装都很考究。我们从78版《尼罗河上的惨案》琳内特家的女仆们的帽子可以脑补一下多卡丝的样式,但由于《尼罗河上的惨案》故事发生在《斯泰尔斯庄园奇案》的20多年后,女性的服装已转向开放,因此可见琳内特家的女仆们裙摆已经是中裙左右的长度,而多卡丝在黑斯廷斯眼中是“老式女佣的典范和代表”,裙摆应是及足长度。“辛西亚小姐有一件绿色的晚礼服。”“深色还是浅色?”“浅绿色的,先生;她们说是雪纺绸。”(第47页)古今交替之时的服装花样新而多,辛西亚的这件浅绿色晚装应是极绚丽美好的,与她正是青春美好年华的人设也契合。“她(玛丽·卡文迪什)穿着一件柔软的灰色连衣裙,手腕上的白色花边搭在纤细的手上,看上去美丽动人。”(第59页)灰色与玛丽稳重的性格相称。从实物和时装画上可以找到类似的衣服,可供脑补。“玛丽有些发抖,把她那件黑色外套裹得更紧了。”(第页)不知这件是否是英太太逝世后,玛丽儿女一辈的服丧之衣。
20世纪10年代晚期
首相绑架案
未提及埃弗拉德太太的衣着,推测风格应与英太太相似,考虑到年代原因可能较前者更入时一些。
20世纪20年代
一战的物资匮乏之后全新的服装绚丽多彩的爵士时代。此时女性走入社会,地位提高,新一轮的女性解放运动开始,女性的形象变化,进入了“女男孩”的时期,女性剪短头发,二十年代中后期兴起了短裙、水手服、套头装、钟形帽,服装呈现筒状,不再凸显女性特征,束胸彻底被抛弃,腰线下降。
20世纪20年代早期
低价租房奇遇记
“她(埃尔莎·哈特)身材高挑,留着红色头发,苗条的身上穿着一件绯红色的和服。”(第61页)19世纪下半叶,日本主义艺术在欧洲达到高峰,和服风靡于欧洲社会(欧洲和服热),在印象派画作中也多有体现。日本工匠也针对西方顾客需求,将西方技术引进和服制作。20世纪初,欧洲设计师从和服中大量寻找灵感,将宽松的日式风格融入时装设计。埃尔莎的服装就是这一风格影响下的产物。
狩猎者小屋的秘密
“她(佐伊·哈弗林)穿着一件鲜艳的针织套衫,勾勒出她那如少年般纤细的身姿。乌黑的头发上戴着一顶艳丽的小皮帽。”(第72页)20年代由最初的不同形状的各式帽子到标志性的钟形帽大行其道。该案发生于20年代初期,帽子形状不好断定,可能是钟形帽流行前的宽边帽或三角帽。皮制的帽子不太多见,应该也是新潮产物。笔者查到的针织衫资料不多,有一说是30年代流行开的,侧面来看演员佐伊也算是走在时尚的前端了。找来找去,似乎这张费雪小姐(跨剧组了)的针织衫很有阿婆原著里的风范。“她(佐伊·哈弗林)……匆忙套上光鲜的针织套衫,带上一顶带有黑色卷发的帽子……妆就卸掉了,再稍微涂点口红,伴随她清脆的嗓音,一个光彩照人的佐伊·哈弗林走下楼来。”(第79页)奢华绚烂的20年代,女性的妆容变重(黑而细的眉毛、烟熏眼妆、苍白面容等),在黑白照的年代可以有效增强照片中的对比度。佐伊从“米德尔顿太太”的人设变回“自己”的时候,如果化那个年代特色的极重的妆,的确能与一个中年女子的扮相造成极大反差,从而在众多人前蒙混过关。(脑补佐伊在卧室匆忙间麻利地扑几下白色粉底,狠而重地刷两下眼影……)有资料显示20年代初流行过无色唇膏,鲜艳的颜色是中期之后才流行开的。佐伊在20年代初已经用起了鲜艳的口红(年诞生棒状口红),不得不说确实是时尚达人。
大都会珠宝劫案
“她(欧帕尔森夫人)脸上涂着厚厚的一层粉底,被泪水冲得显现出横七竖八几条深深地印记。”(第页)欧夫人也是上流社会一员,顺应了20年代的浓妆潮流(详见上文)。“但(欧帕尔森夫人)最后决定戴绿宝石,所以把珍珠放进了珠宝盒。”(第页)绿宝石应多指祖母绿。下面是两个20年代著名的祖母绿和珍珠,供大家脑补文中的璀璨图景。年卡地亚莫卧儿风格雕花祖母绿胸针年尚美为缪拉亲王结婚定制的Tiara中央的珍珠
“西方之星”历险记
“有个年轻女子(玛丽·马维尔),衣着华丽——时髦的帽子,美丽的皮草大衣。”(第3页)身为影星的玛丽大概率也戴了钟形帽。皮草外套也是独领风骚的潮流前线。参考那个年代的实物,果然此类装扮又靓丽又霸气,不愧是能在街头做到“广大民众疯狂地迷恋玛丽·马维尔,迷恋她那华丽的衣着,她的皮草,她的珠宝”的女人。实物图中的年代还要早一些。“掌心捧着一颗白色火焰般的宝石(西方之星),精致地镶嵌在铂金底座之中,散发出庄严而肃穆的光芒。”(第6页)要想与这颗虚构钻石之极品比肩,在现实中笔者先想到了库里南钻石们。下面是英国王室的库里南3号(94.4克拉)和4号(63.6克拉)的胸针。(左图)还有这颗莫卧儿王朝的ArcotⅡ钻石(17.21克拉)(左上),和俄罗斯Alrosa开采的这颗(51.38克拉)(左下)。“亚德利夫人穿着白色长裙走进门廊,整个人都熠熠生辉。”(第19页)根据文中对亚德利夫人生活经历的描述,虽然夫人平日住在庄园里,但对时尚的敏锐度应该不会比文中另一个贵妇人玛丽差太多。这件白裙子应是能体现爵士时代绚烂飘逸之美的。
高尔夫球场命案
“她(灰姑娘)头戴一顶小红帽,两鬓浓密的黑色鬈发遮住了耳朵。我猜测她年龄不超过十七岁,但她脸上抹着厚厚的脂粉,嘴唇涂得不能再红了。”(第2页)可可爱爱的灰姑娘也在赶20年代的浓妆潮流呢。下文提到了她的红脂粉,这种红唇红脸颊娇艳如玫瑰的少女,配合同色调红帽,简直就像是从EarlChristy的20年代画报中走出来的一般,特别是第一张黑发红唇的,完全就是笔者心中的灰姑娘。“她们俩一个是亚麻色头发,一个是黑色,穿着合身的蓬蓬裙,系着巨大的棕色蝴蝶结。”(第2页)“她站在那儿,披在演出服上的斗篷从她肩头滑落下来。我从她抹着红色脂粉的脸颊下看出了一丝苍白……”(第页)20年代的杂技演员是什么样的呢?伊娃·格林在《小飞象》中扮演杂技演员珂莱特·马尔尚,观看花絮中的服装设计部分,可以看到设计师作为素材的20世纪初的杂技演员老照片(正好两部作品的时间线也比较靠近,《高尔夫球场命案》比《小飞象》故事发生晚4年左右,可作参考)。这三张老照片中,第一张就是20年代的,平日里打扮清爽简约的杂技女孩们,身上也许或多或少就有些私下里灰姑娘的影子。说起舞台上穿蓬蓬裙的灰姑娘,从画上便能浮想一番。
20世纪20年代中期
四魔头
“(奥利维叶夫人)一袭白色连体工作服更凸显了她的身高,头上还戴着一方修女似的头巾。”(第44页)类似文中描述的白色工作服,可能指早期的白大褂一类。白大褂产生于百年之前,在奥利维叶夫人做研究的年代刚刚诞生,与其比肩但年代早些的居里夫人工作时是穿黑裙的。笔者找到穿白大褂之类工作的爱尔兰晶体学家凯瑟琳·朗斯代尔夫人,似乎较符合阿婆所言。“(奥利维叶夫人)脸上戴着黑色天鹅绒面具,高挑而庄重。”(第61页)此处应是起源于法国的传统黑色天鹅绒面具Moretta,其上常覆有面纱。贵妇常戴其参观修道院,后风行于威尼斯。带这种面具需用牙咬住固定,戴上便无法说话,所以夫人在摘下面具后才和波黑二人说话的。如果是常规款,可能是如下效果,但估计没有上文特定的这种款恰到好处地符合其神秘禁欲的气质。“面对律师的扶手椅上坐着一位看起来苍白得有些骇人的女士,早已失去了她(弗洛西·门罗)的青春岁月。她的头发黄得不自然,浓密的发卷儿垂在耳边,她的眼睑染上了一层深深的眼影,但她还是没忘记给自己抹上胭脂和口红。”(第页)“(弗洛西·门罗)带着嫣红的脂粉和染过的头发……”(第页)典型的20年代浓妆女士。到了20年代中期,鲜艳的唇色已经流行开来。故事发生在30年代初性感女神珍·哈露带动白金色发色流行之前,推测弗洛西染的发色就是普通的金黄色。年舒莱尔研制出第一款合成无毒染发剂,创办“法国无害染发剂公司”,即此后的欧莱雅。年欧莱雅的染发剂广告上就是一位金棕色发色的仙女。“她(维拉·罗萨科娃)穿着一身无可挑剔的黑色长裙,搭配华美珍珠……”(第页)黑色简直是女伯爵神秘美艳的化身。查到的实物图多是晚装,但文中描绘她在海德公园见小黑应是日装,可结合老照片可脑补。这是那时流行的珍珠戴法。与女伯爵的黑裙应该极搭调。
罗杰疑案
“一个头戴一顶硕大的布列塔尼式帽子的女人为我们拉开了……”(第66页)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的蕾丝帽Lacoiffe,体积确实大,颇有中世纪遗风。女子出嫁时戴此帽,然后在家中代代相传。“(卡洛琳)上楼就去穿那件淡紫色的高领衬衫……”(第页)考虑到乡下的时尚滞后、卡洛琳年纪也不小、谢泼德家的家境等条件,笔者先想到的是20世纪初,即上一个十年间的爱德华时代的高领衬衣。简单的蕾丝款也很衬卡洛琳的可爱。但笔者在这一时期的服装中却极少发现彩色的,如果卡洛琳穿合时的20年代的紫衬衣,那么就可能是这样的。“叫她(厄休拉·伯恩)戴帽子、穿围裙也都照办(告诉你,现在干活儿的姑娘可都不怎么乐意穿戴这些了)……”(第页)从侧面反映出爵士时代女性的生活逐渐摆脱束缚,走向开放。“她(拉塞尔小姐)一身简朴的黑衣衬出高挑的身材……”(第页)20年代简洁款的黑色系。
蓝色列车之谜(时尚大片)
本书有舞女米蕾、富婆坦普林女士、富家女露丝和新得遗产的凯瑟琳几位女性加持,自然是一场不容错过的奢华盛宴。“几颗宝石散发出血红的光芒……”“中间的就是被人们称为‘火焰之心’的那颗。”(第17页)符合原著描述的宝石应是夺目殷红如血的。历史上有名的比如埃及公主Fawzia的梵克雅宝牡丹花胸针“露丝遗传了他的基因,拥有一头赤褐色的头发,再配上黝黑的眼睛,墨黑的睫毛,这一切使得她的外貌像被艺术加工过了一样。而且她还会根据自己的这些色调来打扮自己。她有着修长的身材,且仪态优美,乍看之下真像拉斐尔笔下的圣母。”(第19页)“露丝当时非常漂亮,她就像一位天使或是一位女神,或者是从教堂的圣龛中步入凡间的圣母。”(第31页)阿婆那些神来之笔的描写总是让人眼前一亮。笔者寻思着如何将这纸上数行汇聚着露丝独特美貌的灵气文字具象化时,便想到了07年高缇耶宗教主题秀上手执百合的尤金。“(米蕾)尽管在黄色面纱下的脸庞有着些许的憔悴……”(第38页)居家的米蕾不知是戴了有纱的帽子,还是直接披了一层纱在头上。这张老照片上戴有纱宽边帽的女士很符合描述。德国画家奥托·迪克斯20年代的画作《批貂皮戴面纱的女人》也可帮助我们联想米蕾的面纱,当然不包括颜值。还有这张意大利Vogue这位穿古董睡衣头罩轻纱的女子。“昨天在邦德大街我看到一颗珍珠,一颗特别迷人的黑珍珠。”(第38页)这是53年印度公主SitaDevi的黑珍珠钻石手镯,虽然比阿婆笔下的故事年代晚,但脑补“赭色的肤色”美人米蕾戴着璀璨的它在巴黎灯光下翩翩跳起异域的舞,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一位金发碧眼(坦普林女士)的女士正身着一袭华丽的睡衣。她的金发还有白里透红的肌肤,可能要归于后天的加工……”(第55页)05版坦普林女士的普通金黄色染发效果还原得相当好,依旧是白金色诞生之前。20年代的睡衣轻纱与蕾丝兼具,精美飘逸不亚于外出衣着。“赶紧准备灰色的连衣裙和晚会用的罩衫——‘秋日之叹’。”“凯瑟琳说,‘那件色粉色和淡紫相间的。’”“仔细看了看衣服上那些精致的淡紫色、灰色还有蓝色的装饰品……”(第61页)粉紫相间,娇艳不失持重。正映衬着凯瑟琳的秉性。从名字就能联想到不可名状的绝美色彩。类似的实物也有几件,纯色或渐变的底色配上星星点点的彩色装饰,像深秋的落霞版华美。“她(露丝)身穿一件精致的长貂皮大衣,头戴一顶中国红的帽子。”(第69页)红帽(这时已经在流行钟形帽了)+貂皮,俨然是奢华内含霸气的精致贵妇人。除了老照片,隔壁费雪小姐剧组也有与此描述符合的服饰。“那件灰色的裙子与格拉黛丝·库珀在《埃及的棕榈树》那部电影里穿过的款式一样。”(第96页)格拉黛丝·库珀(GladysCooper,-),英国演员。在影视和舞台剧方面均有建树。宛如神话中来的古典美人。文中提及的这部电影几乎查不到信息,笔者在imdb上找到了一部资料甚少的《ThroughthePalmGrovesofEgypt》,是英国年的一部黑白默片短片。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格拉黛丝的迷人气质与衣着打扮。“她(艾达·梅森)穿着整洁的黑色套装,鼻尖有点发红。”(第页)艾达高而瘦,想来20年代的女装极适合她。当时的时装画上有不少类似的外套。“先生,需要给您拿来那件棕色的便服吗?”(第页)20年代简洁优雅向现代风格接轨的西装。“她(米蕾)穿着橘黄色和黑色相间的时髦女装,头上的小帽子正好遮住了她的脸蛋。”(第页)“……把自己紧紧裹在那件橘黄和黑色相间的大衣里。”(第页)张扬的色彩凸显米蕾的性格(米蕾对橘色情有独钟,39页的描写是“橘红色的唇边……,也是20年代中期最风行的唇色之一”)。街头最亮眼的存在。“波洛从衣袋里掏出一个蓝色的软皮香烟盒,上面嵌着一个金色的字母‘K’。”(第页)能查到的蓝色烟盒不少,皮制的却不多见,下面一排是今人之作。“(凯瑟琳)用手边那一把大花布做的遮阳伞的伞尖……”(第页)多见于20年代老照片中小巧玲珑的阳伞,既有纯色款也有蕾丝款,凯瑟琳的应该是碎花款?“(米蕾)身穿一件沙土色的豹子皮大衣。”(第页)为何阿婆描述的是“豹子皮”而不是“豹纹”?原来30年代之前,豹纹衣都是手工定制的真皮草大衣,米蕾所在的20年代是豹纹衣刚刚进入历史的年代,是平民高攀不起的奢侈品,只是贵族与明星的专享之物(费雪小姐也有一件)。试想走在街头的米蕾小姐,绝对是一道靓丽的时尚潮流风景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