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部剧,可以永远演下去,那我希望是《请回答》。”
没有撕逼,没有腹黑,没有霸道总裁,没有流量明星,没有狗血剧情,豆瓣评分却能高达9.7分。
只要《惠化洞》的旋律响起,窗外呼呼的寒风和身边的鸡零狗碎,仿佛就能随着音乐渐渐隐去,一切又都回到双门洞温暖的时光里。
你是父母的孩子
也会是孩子的父母
冒着大雨寻找女儿的宝拉妈妈;
专门去买蛋糕向女儿道歉的德善爸爸;
为了做手术的儿子深夜痛哭的狗焕母亲;
剧里的每一对父母,都曾打湿观众手里的纸巾。
爸爸过世得早,善宇不想让妈妈太辛苦,不同意她出去做事。
妈妈手腕受伤了,他就给妈妈剥好橘子。
妈妈做饭难吃,他却总说很好吃。
“只要能让妈妈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料理王,再难吃的便当,吞下去就是了。”
其实,回头再看《请回答》,你可能会发现它是一部很“没劲”的电视剧。
每个人都是随处可见的普通人,每个人身上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
女主角成德善,她长相一般,家境一般,学习很差。
唯一的优点就是乐观。成绩不好也不愁,上课抠指甲照镜子,下课去自习室睡觉。
再看看她身边这圈男孩的配置,个顶个的傻小子。
阿泽,人称天才围棋少年,但也只会下围棋。
万年扑克脸不擅交际,常年睡不醒,鞋带不会系,酸奶不会拧,随身听不会用。
娃娃鱼,德善损友,双门洞舞王兼首席情感导师,最惨的是,他爸就是教导主任。
街上条件稍微好一点的正焕,喜欢德善最大的表现就是爱怼她,爱欺负她。
我看剧时着急到拍大腿,你说你这孩子这么这么欠!你少欠一点不就娶到德善了吗?
唯一能让人心动的是善宇,他什么都好,温柔体贴,阳光爽朗,还是学生会长,典型别人家的小孩。
但致命伤是什么呢?他不喜欢你。
而且无论你付出了什么努力,怎么试图接近他。他都不喜欢你。
如果说少年组的配置还能让人微微一笑,那么成年组的配置就只能让人笑中带泪了。
什么中年危机、失业焦虑、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请回答》都给你演了个遍。
其中的集大成者就是德善她爸,一看就长了张愁事很多的脸。
表面挺体面,是个银行小领导,但其实事业运特不好。
人到中年带个项目,结果同事卷款潜逃,损失的钱从他工资里扣,导致每个月工资都发不全。
工资最少却养了这条街最多的孩子,每天在外笑脸陪应酬,一回到家就咋咋呼呼。
怎么缓解压力呢?每天下班回来,用尽全身力气踢碎胡同的煤饼。
然后就能凑活凑活继续过了。
除了人设都是普通人之外,《请回答》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很残酷的真相。
那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必定是有遗憾的,而且是大大小小,连绵不断的遗憾。
虽然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你很可能就不是被偏爱的那个。
德善一家吃鸡的场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妈妈先把鸡腿给姐姐,再给弟弟,德善只吃到一个鸡翅,还是从爸爸手里抢过来的。
德善和姐姐的生日只差三天,于是爸妈为了图省事就把两个人的生日凑在一起过了,凑到的还是姐姐的那天。
她不光没有单独的生日,连单独的蛋糕都没有。等姐姐过完生日了,从蛋糕拔下几根蜡烛,就算给她再过一次。
东西不够时就没她的份,她不说大家就觉得理所当然。像随时可以被放弃的那个。
朋友ysd有个弟弟,爸妈早早就和她说,“你以后总是要和别人过日子的,妈妈给你出嫁妆,剩下的就都留给弟弟了。”
她说自己第一次看这段就崩不住了。
“炸整鸡也是,也只给姐姐和余晖鸡腿,为什么不给我煎荷包蛋。”
“为什么,为什么只有我是德善。”
明明是部主打温暖的电视剧,但仔细回想的话却总能想到很多扎心的瞬间。
——有必然的分离。
德善的大伯一直远居国外,几十年也没回过家。
他和妈妈的最后一面是在葬礼上,紧赶慢赶飞过来,却已经太迟了。
——人也会遭受没钱的窘迫。
善宇妈妈是单亲妈妈,一个人带着18岁的儿子,和5岁的女儿,靠着丈夫的抚恤金艰难的生活。
烧不起取暖的煤炉,就连家里吃香蕉都要小心地切成三段。
——即便你真心对别人,还是会被骗。
德善爸爸可怜卖杂货的奶奶,什么都买,结果拿回来发现不是烂菜就是传教磁带。
最让人意难平也最让人唏嘘的是。
——人是会彼此错过的。也许只是一个红绿灯的间隙,你就永远错过了命中注定的爱情。
在青春中,爱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在青春的爱情里,闪光的不是结局,而是那青涩懵懂的过程。
18集毫无疑问是属于正焕的,雨中的独白,错过的时机,自我剖析的悔恨,正焕的爱情在独白中已经交代,而后餐厅借戒指的表白,其实已经画蛇添足,或者说是为了迎合观众而做的噱头。
正焕的爱情无疑是青涩的,他一直爱着那个叫德善的女孩,爱情和喷嚏是藏不住的,而他却把全部的力气用作隐藏。
若无其事的路过吐槽,而后带着憨厚的傻笑躲在窗口偷看,
一遍遍拆解鞋带,直到那个女孩出现再假装不耐烦的离开
在那个女孩每次看过来的时候收回凝视的目光
当着小伙伴的面用力和女孩划开界限。
他的爱情无疑是纯真的,他的爱情却无疑是稚嫩的。
亲爱的孩子们,爱情从来不是逃避和躲藏后,期待对方的蓦然回首。
爱情是需要努力的一步步靠近,而终相濡以沫。
正焕这段话提到了两个词,缘分和时机。
在普通人的生活里,缘分和时机,有时候或许比努力还更加重要。
人不能完全掌握自己命运。人只是在命运的浪潮里起起伏伏,被迫去迎接每一个偶然。
《请回答》令人着迷的地方,不仅仅在于胡同里舒服的日常,还有生活在那的人们。
她们都不完美,或多或少地,能从她们身上找出各种各样的小毛病。可那些缺憾和棱角是那么的恰到好处,无论如何都无法讨厌。你还记得赵秀香么?大多数时候,她是活在儿子东龙的台词里的。是“赵女士”、“赵部长”,是公司里的保险王。也是整个胡同里存在感最弱的“妈妈”。刚刚退休的时候,她始终没办法适应在家带孩子的生活,干脆逃去了妹妹家。两星期后,赵女士终于回来了,和邻居姐妹花们聊天的时候,她是这么说的:“我的人生,一直被叫东龙妈妈、大龙妈妈,我不高兴这样,我的名字叫赵秀香。”那是来自年的女性自我意识。那一瞬间,赵女士简直在闪闪发光。当她说出:“我昨天接受了培训,明天开始上班”的时候,只想痛快地为她献上自己的掌声。然后像豹子女士一样,说一句“了不起啊,真了不起。”你看,即便只是剧中的配角,可在她们自己的人生里,这些人也都实打实的可爱。慢慢地,我们透过她们,也找到了一些关于生活的答案。你还记得这一幕么。那是美玉终于回来,和正峰手牵手在市场里闲逛的时候。路过爸爸的店面,她不自觉地低下了头,避开了眼神交汇。原本笑着想和她打招呼的爸爸,也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默契地,没有出声。一个可能怕自己丢脸,一个是真的怕对方丢脸。然后,已经走出去好远的美玉突然站住了,拉着正峰往回走。“爸爸,女儿来了。”她说。那一刻,真的完完全全迷上了美玉。也许会被看不起吧,可穿着灰扑扑的衣服、站在简陋店面前的爸爸,也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哪怕会被看不起,也不想抛弃的一部分。所以偶尔会觉得,正峰在恋爱中说得最好听的话,也许不是什么:“维也纳虽然是奥地利的首都,但你,却是我心脏的首都。”之类的情话。而是对着美玉爸爸说出的:“伯父,真正白手起家的您,真的,太棒了。”那一刻,胡同外的陌生人,也成为了家人。可能再没有比这更让人觉得温暖的事了。每个人都怀着最大的善意,在拥抱着这个世界。所以总是忘不了,德善的班长发病倒地后,从医务室回来时的情景。班级里没有一个人避开她、嫌弃她。迎接她的是像往常一样的:“班长,好冷,把门关上吧。”所以《请回答》究竟好在哪呢?
60万个评分观众,能说出60万种不同的答案来。它不是没有记录生活里的疲惫、肮脏与挣扎。可我们一起哭过了。最后记住的还是那些美好。美好的像献给成年人的一部童话。也许不仅仅因为它像童话,而是即便故事里有悲伤,有失落,我们还是忍不住投入地和剧中人们一起走了一遭。因为我们隐约看到了自己。那个惴惴不安地问出,“如果没考好,你也不能讨厌我啊”的自己;那个因为没有梦想,迷茫和沮丧的自己;那个有点难为情,所以不敢开口说出“拜托”的自己。还有那些属于自己的、回不去的青春。那段青春里,还包括《请回答》首播时,我们的追剧时光。我们一边因为剧情笑出声、留下眼泪,一边在贴吧、微博上和网友们“对战”。争论究竟谁才站对了CP。讨论“怎么最后一集不是泽善的婚礼”,而是宝拉和善宇的故事。剧中的情节就像发生在昨天。而五人帮的故事永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