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被《明史》《明实录》《万历野获篇》这些史料戏谑化,是很明显的。
(明武宗像)第一,“豹房”一词名不副实,别有用心。
史料上都称明武宗建立的生活工作场所是“豹房”,但是,这个耗银24万余两,有余间房屋的建筑,实际上其中只养了一只豹子。《万历野获编》上记载:“……西苑豹房畜土豹一只……”万历内阁首辅朱国桢著的《涌幢小品》中也记载:“……文豹一只,支羊肉三斤……”
只有一只豹子,能称作“豹房”吗?
显然是不能的。不能称作“豹房”,为什么还叫“豹房”呢?
但丁在《神曲》里说:“豹子象征淫欲。”在古希腊神话中,豹子是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化身,象征泛滥的情欲。在中国古代,豹子因为身上有斑斓的花纹,也被认为是过分的淫欲的象征。
因此,称明武宗的工作场所叫“豹房”,显然有些别有用心。
(刘瑾剧照)第二,明武宗宠幸男色,有些夸大其词。
史料记载明武宗宠幸男色,但是他宠幸的人是谁呢?历史上宠幸男色的皇帝不少,比如汉文帝宠幸邓通,汉哀帝宠幸董贤,都确有其名。但是,明武宗宠幸男色,却没有具体的人物记载。当然了,我们并不能说明武宗就不宠幸男色,但至少没有史料记载的那么夸张。
更为夸张的是,《万历野获篇》记载:“兵部尚书王琼头戴罛刺亵衣,潜入豹房,与上通宵狎饮……”这里的“狎饮”是什么意思,大家自己去意会。不过,不管怎么着,兵部尚书王琼也是个糟老头,明武宗是一种什么口味,竟然和这个糟老头“狎饮”!其戏谑的成分,实在是太明显了。
再一点,《明武宗实录》记载了明武宗:“上嗜饮,常以杯杓自随,左右欲乘其昏醉以市权乱政,又常预备瓶罂,当其既醉而醒,又每以进。”如此酒鬼,居然没被酒色掏空身体,还带着军队出征打仗,而且还大败蒙古人。这形象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第三,明武宗在位期间,并没有出现乱政。
史料说明武宗贪图嬉乐,不理朝政。但是在他当着期间,却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混乱。
其一,确实有以刘瑾为首的太监“八虎”胡作非为,但是依然是明武宗把刘瑾拿下了,打击了“八虎”。
其二,当时朝中已经有一大帮文官集团,包括杨廷和、王阳明等,但是明武宗对他们管束得非常好,没有出现权臣乱政的现象。
(应州大捷)其三,边关上,也是因为有明武宗常年住在宣府,“天子守国门”,因此,边关没有出现乱子。蒙古人也不敢轻易南下。史料对明武宗的“应州大捷”多有讽刺,说他一场大战,取得了“杀敌十六,己方伤五百六十三、亡二十五”的战绩。但是,如果不是明武宗亲自领兵作战,蒙古可能只派个小分队南下打仗吗?
其四,明武宗有效控制了地方。关于江西宁王朱宸濠造反,史料也是把明武宗的御驾亲征,说成是南巡作乐。认为王阳明都已经解决的问题,明武宗根本不该再去折腾。但是,如果明武宗不亲征,是不是能把这件事做得这么彻底呢?
为什么《明史》《明武宗实录》这些史料要戏谑化明武宗呢?
《明史》是清人编的历史,其中多有对前朝皇室的损毁,这个不用多说。《明武宗实录》是嘉靖年间编的。因为嘉靖皇帝只是明武宗的堂弟,而且嘉靖皇帝上台后,刻意要奉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考,因此对明武宗那一脉多有贬损。再加上当时的文官集团,按照儒家传统,对明武宗离经叛道的行为,十分不满,因此,《明武宗实录》里面记载的,才更多是对明武宗的一种贬损,对他褒扬的很少。
(参考资料:《明史》《明武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