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事略·中书侍郎侯蒙传》的制贼之计中说:宋江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有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此自赎,或可平东南之乱。,讲的是宋江率众起义,后将功补过的经历;宋末元初淮阴人画家龚开,感动于宋江三十六人的勇猛,为宋江三十六人画了像,并题诗作序,其中赞卢俊义“白玉麒麟,见之可爱”。宋江和卢俊义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
施耐庵在上述三十六人的基础上,再塑造了七十二个人物,创作出《水浒传》;卢俊义第六十五回才上山聚义,对梁山的建设没什么功劳,此时梁山文有吴用军师,武有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霹雳火秦明等英雄,为何第九十位才出场的卢俊义能笑傲群雄,成为二号首长?本文尝试做一下探讨。
01重塑声望的砝码
当年晁盖劫取生辰纲事发,宋江送信让他逃过一劫,对晁盖有恩;落草后宋江带领弟兄攻打州府县衙出生入死,壮大梁山声势,开通经济来源,对梁山建设有功。天王晁盖在曾头市中了毒箭,含恨立下遗嘱“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后一命呜呼,自此梁山的政权就掌握在宋江手里,宋江最急于考虑的就是如何巩固新政权,加上史文恭杀了晁盖,寨内没人能为天王报仇;若趁机引进外部人才,既能替梁山雪耻,又能打压异己抬高自己地位。
晁盖义气,能做兄弟,为何不适合当领导卢俊义武功高强,有钱有势,是白道黑道都混得开的人,早已是入了宋江的法眼:“你看我们未老,却恁地忘事!北京城里是有个卢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是河北三绝。祖居北京人氏,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话说吴用计谋赚取卢俊义上山的过程真是一波三折,足见宋江尊重人才的态度和打压异己的决心。
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开始实施招安大计,培养真正的心腹,像一心要报仇的林冲、不愿接受招安的鲁智深、武松这类人逐渐被排挤在统治圈外。
02威震朝廷的棋子
梁山一百单八将并不都是精通武艺、伸张正义的英雄,大多是流寇盗贼,人心不齐,战斗力不稳;况且,当时的梁山位于山东西南,离宋朝首都开封并不远,被朝廷攻破那是迟早的事,所以为了在官府的围剿中存活下来,梁山需要文才武德、忠义无双的人坐镇。第五十九回中宋江对吴用说“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小可心上还有甚麽烦恼不释?”他烦恼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抵抗官府中增加战斗力,尽量保全兄弟性命;二是招安后尽量能给大家争取到更大的权益。
宋江费劲心思拉拢的人,到底有多强大卢俊义家财万贯,能提供很大的经济支持,又精通枪、棒、拳而被称为“河北三绝”,提升战斗力,在宋王朝的体制之下过着舒适的财主生活,生活安逸,是地主阶级利益的典型代表,如果统治阶级的卫道士都能造反,这对朝廷肯会造成巨大震动;可谓是一举几得。
宋江最看重的是卢俊义家世清白、坚决维护封建的正统秩序;恪守封建礼教的卢俊义是招安途中能陪伴自己的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03顺利招安的垫脚石
宋江并不是真心要对抗朝廷,他反奸臣,不反天子,反贪官,不反皇帝。宋江把卢俊义视为同类、视为知己,忠义堂前竖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的大旗,招安大计万事具备。
卢俊义没让他失望,宋江和卢俊义分居正副帅,各安其位,政治观念一样,工作起来配合的天衣无缝。招安一开始并不顺利,以李逵为代表的反对派们撕毁诏书,还要去揍陈太尉,卢俊义赶紧帮宋江把陈太尉护送下山,化险为夷。
宋江是一名渴望招安的梁山水泊领导者,梁山吸引的也多是末路英雄,期待朝廷赦免众人罪状,就顺从诏安;其本人也不想以草寇之名终其一生,也渴望实现“替天行道”的远大抱负。在这种背景下,卢俊义被当成了领袖级别的人物,宋江提拔卢俊义是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一处点睛之笔,是梁山好汉能顺利招安的助推剂和垫脚石。
鲁迅说:“一部《水浒传》,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皇帝,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正是宋江“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的愚忠性格,卢俊义注定是一个悲剧人物,如果说宋江是统治阶级维护权利的工具,那么卢俊义就是宋江实现政治抱负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