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圣叹曾有一句名言,“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
一百零八位好汉虽然气吞山河,快意恩仇,喝酒吃肉,好不快活,但水泊梁山也不过是一群对现实不甘,追逐无谓理想的莽汉最后的乌托邦,终究还是被权力的黑暗无情笼罩,好不凄惨。
纵观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落草为寇的经历,大多是“逼上梁山”,他们本是性格纯良,安分守己之辈,然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逼得老实人痛下毒手,惨遭官府追杀,无奈之下只得“雪夜上梁山”。
但梁山上却有一位大将,他出身高贵,将门之后,文武双全,怎么沦落到落草为寇呢?
而且在被招安后,备受皇帝垂青,官职竟比大哥宋江还高,昔日众兄弟都骂他是梁山的内奸,这其中又有哪些缘由?
文武全才,皇帝垂青
呼延灼,祖籍太原,北宋开国名将呼延赞嫡系子孙,不仅仪表堂堂,且武艺高强,一手家传双鞭舞得出神入化,颇有其祖父之风范。
这等猛将可不是有勇无谋之辈,呼延灼20岁高中举人,以文职入仕,又因高绝的武艺以武将身份为官。
正值梁山军攻破高唐州,满朝文武俱束手无策,太尉高俅此时向皇帝推荐呼延灼,用开国功勋之后做平寇大将军,定能让举国上下重拾信心。
宋徽宗早就听说朝廷有了这般人物,便下旨召见。
原文中这样描述到:“呼延灼却是冲天角铁幞头,锁金黄罗抹额,七星打钉皂罗袍,乌油对嵌铠甲,骑一匹御赐踢雪乌骓,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左手的重十二斤,右手重十三斤,真似呼延赞。”
这呼延灼头戴角铁头盔,黄罗抹额,身穿皂罗袍,外披黑铁甲,手持双鞭,有万夫不挡之勇,而且长得还挺帅,相貌堂堂,跟开国元勋呼延赞是一模一样。
深得徽宗垂青,遂下令御赐踢雪乌骓马,出战梁山。
呼延灼看皇帝如此赏识,下决心奋勇杀敌报效国家,徽宗得此猛将也是喜笑颜开,大宋帝国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战水泊,缠斗梁山
呼延灼原为汝宁郡都统制,骁勇善战武力非凡,眼下梁山这伙草寇在他眼里不过是一帮待斩的人头架子,在那等着给他送功劳。
呼延灼意气风发,引荐昔日好友陈州团练使“百胜将”韩滔及颍州团练使“天目将”彭玘为正副先锋,有了两位武艺高强又善领兵打仗的将官共同讨伐梁山,呼延灼信心十足,定要为朝廷扫平梁山草寇,重振军威。
这呼延灼也确实不愧为将门之后,排兵布阵整齐划一,且他本人武艺超群,先和梁山步军先锋,禁军总教头豹子头林冲大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后又力战扈三娘、孙立等部将,打得有来有回,梁山众将这才意识到朝廷派来了个硬茬子,不敢再轻敌。
可反观呼延灼军,朝廷各将官自恃军威日盛,渐有狂傲轻视之心,眼见那威名远扬的豹子头林冲都被将军打得灰溜溜的退了回去,手下各部将一个个都来了精神,要活捉几个梁山贼寇做军工。
可骄兵必败,左军副将彭玘在野战中不敌扈三娘,被梁山军生擒,一时军心不稳。
呼延灼为了挽回大军颓势,与韩滔设“连环马”之计,“马披甲,人披铠,马匹只露四蹄,军士只露双眼,马匹用铁索连环,贯为一体,坚不可摧。”
眼见呼延灼的铁甲连环马这般凶悍,梁山泊的大哥宋江亲自领兵来战,想要主动出击攻破呼延灼的王八壳子。
但轻骑兵和步军甲士那是铁甲连环马的对手,这阵法刀砍不进,箭矢不伤,马匹以连环之势冲起阵来,无坚不摧,只是一个照面就冲垮了宋江的军阵,吓得宋江赶忙收兵回营。
眼见梁山军被铁甲连环马打得不敢出阵,呼延灼又请来“轰天雷”凌振,用火器炮击梁山军寨,打得梁山军各部节节败退,陷入苦战。
眼看梁山军危在旦夕,智多星吴用献计,先派阮小二前去骂阵,激怒凌振,后派时迁去东京盗取徐宁的家传雁翎甲,逼徐宁上梁山教授梁山军使用钩镰枪。
阮小二来到阵前污言秽语问候凌振的家人,引他出战。
可就是这般儿戏一样的诱敌之计,竟然真的让凌振率军进入水中水战。
在水战中,阮小儿生擒凌振回梁山,上梁山之后,刚才还苦大仇深的凌振竟然在宋江的劝说下归顺了梁山。
凌振归顺梁山后,立马着手为梁山军制造火炮,把炮口对准呼延灼。
本来凌振被擒呼延灼已经够烦恼了,没想到这小子转头就背叛了朝廷,还加入贼寇炮击朝廷军,可把呼延灼气了个半死。
凌振叛变的消息很快就在大军中传开,被“大宋天下第一火炮手”的大炮瞄准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时间军心大乱。
梁山军趁势出击,使钩镰枪打破连环马,并在火炮的掩护下一击突破呼延灼的大营,副将韩滔被擒,只剩呼延灼一人只身逃离,前往青州求援,以求再战。
赴青州再战梁山
呼延灼在梁山大败后,一路如丧家之犬,又不敢回朝廷复命,只能前往青州,投奔青州知府慕容彦达,伺机卷土重来,再战梁山。
呼延灼一直视梁山众好汉为无名草芥,自己手持祖传双鞭,胯下是御赐宝马,怎么就落得如此地步。
可就在投身青州的路上,呼延灼的御赐踢雪乌骓马也被梁山军士偷走了。
至此,呼延灼锐气尽失,而且丢了御赐宝马,就算回了朝廷也是死罪。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青州,能够大胜一场,生擒几个梁山头目将功抵过。
呼延灼来到青州,知府慕容彦达看他这般落魄,免不了落井下石,称只要呼延灼助他把青州境内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的草寇全数剿灭,才肯替他向朝廷保奏免罪。
呼延灼寄人篱下,别无他法,只能率领青州军出击二龙山。
呼延灼虽是败军之将,锐气尽失但傲气还在,依仗手中双鞭,先大败周通,李忠等梁山部将,后又于鲁智深,杨志交手,梁山军都没讨到便宜,节节败退。
双方僵持不下之际,宋江引兵来援,设计把呼延灼引到陷马坑中活捉,主将被擒,青州军不战自溃。
呼延灼两次战败,又丢失了御赐宝马,左右都是一个死。
可宋江不仅不把他当作败军之将,还把踢雪乌骓马还给了他,对他好言相劝,无奈之下,只好归顺了梁山。
上梁山屡建奇功
归顺梁山后,呼延灼为表心意,向梁山军献策,一举攻破青州,后又使诈降计,诱使奉朝廷之命攻打梁山的大刀关胜深夜劫营,落入圈套,生擒关胜,立下大功。
后来又多次在梁山军对朝廷的战阵中担任后军主将,对应玄武方位。
再回朝重获信任
宋江率梁山泊各部众受招安后,带领梁山军南征北战,呼延灼随军参与了平辽国,攻田虎,剿王庆,征方腊的全过程,手持双鞭,屡建奇功。
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平南归京的幸存梁山将领。
征方腊得胜回朝后,宋江被赐毒酒身亡,呼延灼却重新得到皇帝的信任,被授予御营兵马指挥使,每日训练禁军,官职与权力甚至超越了宋江。
呼延灼在朝中步步高升,惹得昔日梁山众部将忿忿不平,都在背后骂他是梁山的奸细,用大哥宋江的人头为自己求取官位,以求荣华富贵。
这样的风言风语呼延灼自然也有耳闻,可他问心无愧,初入梁山时,他确实仍有些许傲气,觉得自己出身将门之后,落草为寇是迫不得已,跟那帮泥腿子不一样。
可随着在梁山和众兄弟历经生死,呼延灼早已放下了将门虎子的架子,真心和梁山的众位好汉结交,把他们都看成生死弟兄,绝不敢有背信弃义之举。
而皇帝对呼延灼的信任也是从未改变,就算呼延灼兵败为寇,皇帝依然盼望着这位开国元勋的嫡系子孙能够重返朝廷,报效朝廷。
后来呼延灼果然随宋江招安,宋徽宗爱才心喜,他容不下宋江,却对呼延灼尤为信任。
后钦点呼延灼率领大军,大战金国四皇子金兀术,大破其军阵,出军杀至淮西,身中埋伏力战而亡。
呼延灼为官时尽心尽力,奋勇杀敌,为寇时重情重义,视兄弟如手足,呼延灼即使上了梁山,也仍关心这朝廷,同时他也深刻的体会到了兄弟之间的真情实意。
他明白梁山上的众位好汉各自都有各自的难处,他们落草为寇也只是为了活下去,本质上大家都不是坏人,都本性纯良,重情重义,他从没有背叛过梁山的各位兄弟,也没有背叛过自己身为将领的职责。
他既没有辱没皇帝对他的信任,也没有忘记兄弟情谊;他武力超群,也智谋过人,不论是在朝廷还是在梁山,呼延灼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忠义之人。
在生命的最后,呼延灼在一场大战中力战而亡,这样的结局对武将来说是仁慈的。
因为他不用忍受英雄迟暮的无奈,也不用躺在病床上无力的感叹年少时的豪情壮志。
“开国功臣后裔,先朝良将玄孙。家传鞭法通神,英武熟经战阵。”
呼延灼是水泊梁山这个理想主义乌托邦中为数不多的清醒者,他至死都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了现实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