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数的文学名著在启迪后人时,也被进行了更全面的解析。
四大名著的注脚,多的是斑驳字迹,更甚者,还有出了名的注释本。
一头栽入其中,拿自己当书中人的读者很多,还有的人拿《三国演义》当真实历史,偏信《西游记》中的神迹。
在长久时光的凝视中,必然也有清醒者看到艺术与生活的区别。
可一旦多了解一些当时朝代的常识,就会发现其中的荒谬与深意。
曹操多疑也有功绩,大圣在心间不在人间,《水浒传》里也有不少需要点明的情节。
“二斤牛肉”的日常用语,乍听无误,但细究之下,也有诸般疑点。
其实,《水浒传》“二斤牛肉”的背后,是我们被骗了好多年。
常见常听,地位不凡无论是阅读《水浒传》,还是观看《水浒传》的影视作品,对于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情和自在是难以忘怀的。
在不少喝酒的情景当中,大家也常会看到好汉们无论何时何地吃的好像都是牛肉。
先说在偏僻地方。
豹子头林冲发配沧州草料场的日常里,看守草料场的老兵给他买的是一盘熟牛肉。
他在风雪山神庙迎朔风归来时,购买和携带的也是牛肉和酒。
吴用在酒店里游说阮氏三兄弟,参与劫持生辰纲时,也被店小二推荐吃黄牛肉。
又看城市的繁华处。
石秀在东京城的酒店里,只是说点大碗酒、大块肉,酒保就给他上了一大盘牛肉,仿佛约定俗成的规矩一般。
而桃花庄刘太公在招待僧人鲁智深时,供给他的肉制品也是牛肉。
更不用说著名的武松打虎的景阳冈酒店,小二推荐武松的菜品也是牛肉。
即使是在好汉们要谨慎行事时,也会偷偷寻牛肉来下酒。
比如李逵和大宗去寻找公孙胜时,即使戴宗让李逵喝素酒别误事,李逵也会偷偷寻牛肉来吃。
再看到顾大嫂、孙二娘、朱贵、李立的店里也都主推牛肉。
按如此频率来看,无怪乎牛肉给大家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也是现在说起大碗喝酒、大碗吃肉时,必然会选择牛肉的原因。
有时候太过常见的东西,往往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
但也因为它的频繁出现,足以说明它的重要,也可见牛肉在《水浒传》中的地位。
六畜三牲,早已被人类大肆饲养繁殖,吃上一口也不是难事。
牛作为六畜之一,对于牛肉的吃法,自古有之,但是对于牛肉的食用,却是各朝都有限制。
《水浒传》当中描写的是文中出现的角色,但是酒店不止面向这些角色做买卖,既然吃牛肉仿佛是吃饭点单的约定俗成,那就意味着面对其他食客也有牛肉的供应,那牛肉的供应量就应该非常大。
宋朝的律法是怎么写的呢?
这时,吃牛肉已经放开了吗?
跳脱其中,才见真相放下《水浒传》,走到真实的宋朝生活中。
在宋朝,牛被视为战略物资的一种。
杀牛需要经过官府的许可,如果这头牛是生病或衰老,已经不能耕种,没有任何的使用价值,那么它是可以被宰杀的。
而且当时为了严格限制老百姓杀牛,还设立了牛肉税。
若是有人私自杀牛,从死刑到杖打、发配流放都有。
就连私自买牛,也会受到处罚。
可见在宋朝,杀牛的律法非常严峻。
其实,关于禁止宰杀耕牛的律法,是中国古代比较有特色的制度。
对于自古以来是农耕社会的中国来说,有牛才有更多生产,它是国家经济和粮食的保障。
从西周开始,禁止民间屠牛的律法便存在着,随着朝代的更迭,愈发详细与全面。
魏晋南北朝的混乱时期里,有的政权律法还禁止平民食用牛肉。
作为常用成语的“十恶不赦”,原来是指唐代十大不能赦免的罪恶,而屠牛罪与它们处同种地位。
一直到清朝末年,屠牛罪才最终被废止。
可以说,关于牛肉,虽说不是禁止食用和买卖,但是也有限制。
再加上,当时宋朝以榜文的形式将屠牛禁令昭告天下,想必对牛肉的谨慎,是根深蒂固在当时的人们心中。
那么在《水浒传》里为何又能够有如此多的牛肉出现,并且大家还不以为然呢?
这就是“二两牛肉”背后,不切合现实的地方。
也是读者们在阅读时,被固有的人物饮食形象欺骗的地方。
在宋朝时,根本不会有如此多的牛肉出现,也不允许这么多的牛肉摆在台面上售卖。
如果梁山好汉们在外吃牛肉如此大胆放肆,他们早被路过的百姓们告至官府,抓起来流放各地了。
而且,招待他们的酒店也是不可能长久的。
在他们摆出牛肉菜单的那一刻,就会令人怀疑他们为何会有如此大量的牛肉供应,也早早被官府查封,根本等不到梁山好汉们的前来。
如果再往下深究,会发现若按宋朝当时的情况,好汉们的高光亮相与现实牛肉禁令的碰撞之后,将会失去原有的魅力,甚至会让好汉们更谨慎行事,以免后患。
作者并不是愚人,著书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娱乐,为什么会忽略这么明显的律法习俗,还特地在撰写时,让它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寻常,令人不觉得违和,只觉寻常,更让人有洒脱豪放的感觉?
作者匠心,设计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