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瑞兽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瑞兽既来自古人对自然生物的观察,也充满对神灵世界的无限想象。古时,中国人的室内摆设、建筑设计、甚至衣着配饰中,都能看到瑞兽的身影,尤其是玉器的结合,使他们成为拥有祈福、护佑、镇宅、辟邪的神灵之物,流传至今。
近日,位于北京的穹究堂最新展览《看不见的兽》展出了廖曼、马灵丽、耿旖旎三位女性艺术家不同类型的当代作品,以及中国商代、春秋、宋元等不同时期的兽形玉佩。展览以古今对照的方式,让整个空间似乎每处都隐藏伺机而发的“兽”,从而产生不一样的空间能量,让观者感受看不见的兽。
中国古代玉器中有许多传说中的神话动物造型,如龙、凤、辟邪、麒麟等祥瑞灵兽,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向往美好、祈盼庇护的朴素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春秋成对玉虎3cm×1.8cm×0.7cm/2.8cm×1.8cm×0.7cm
商玉虎纹璜6.4cm×2.1cm
宋元煤精狮子7.5cm×3.6cm×4.2cm
展览中三位艺术家,分别用不同的方式将自己作品中的“兽”拟定为状态,以此证明高感性概念时代的共生关系是值得追逐的对象。在这个诸“神”充满的空间里,带有文化属性的神兽形玉器与充满后现代风格的兽意象相遇,跨域千年,默默相对,不同的肉体、心智、环境仿佛产生一种时空对话,至此庄严似乎被化解,二次元的部分也烟消云散。
《看不见的兽》穹究堂展览现场,古今作品相互呼应,绘画出自艺术家耿旖旎作品
《看不见的兽》穹究堂展览现场,古今作品相互呼应绘画出自艺术家马灵丽作品
《看不见的兽》穹究堂展览现场,古今作品相互呼应雕塑出自艺术家廖曼的作品
其中廖曼笔下的猛兽充满了机敏、温润和笃定的力量。这是艺术家的世界里充满锐意的醒世恒言。豹是一个祥瑞的猛兽,畏忌隐忍的动物,在她这片虚构的角落中玄苍。廖曼用拟人状态的表现手法区分这每一只动物的细微的差别,笔下的故事是鲜活的有占领意识的。
廖曼《C大调》,cmxcm,布面综合材料,
《月亮是隐喻》xcm布面综合材料
《看不见的兽》廖曼作品展览现场
曾梵志、常玉等很多艺术家都曾经画过豹子,而作为一名80后艺术家,廖曼直言到:“我作品里的豹子处于空灵、虚幻的空间。豹是一种为数不多的高贵动物,虽属于猛兽,但天性里并没有主动攻击人这一项,有豹的地方,山中总有流水和精灵。我觉得豹子是一种值得敬畏的、有魅力的敏锐的生灵,有温润和笃定的力量,又拥有意志力量的生灵。”她用自己的方式对具象的视觉记忆做出了重新描述,勇敢的笔触,暧昧的色彩,可谓是她将自我的镜像。
艺术家廖曼在展览现场
在她眼中,这种力量是普世的,是万物生生不息的原动力,又处在永恒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就像尼采的意志论所说,意志和力量是相互规定的,是一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它在量上是不变的,它的存在是绝对的、永恒的。它像河流般奔腾不息,像海洋般汹涌潮湃。在它永恒的运动变化中,事事物物被创造出来,又被消灭,世界就这样不断推陈出新,幻化不已。
廖曼《烟火跑进了夜里》xcm作品已被知名藏家收藏
廖曼的作品背景,多为抽象的色块和大面积的留白,是基于艺术家喜欢在暧昧抽象的背景上强调画面的异常感。在她看来,背景大多处理为大面积的灰色空白,这种空白的哲学意味指向和中国国画、中国哲学中的“白”和“空”是类似的,“空虚”不是缺席,而是对发现的召唤,这既是视觉审美上的需要,也是精神上的追求。
为阿拉善十周年保护华北豹项目创作海报作品绘画作品已被知名藏家收藏
此次展览上,还展出了廖曼的新装置作品,她把抽像雕塑装置看成是自己绘画的一个延伸,是一个从二维跳跃到三维的视觉体验,从一个思路展示出多样的却有关联的各种表现形式。
廖曼《又过了一天我过的是什么时间》,55cmx68cm,玻璃钢绘画装置,
《看不见的兽》展览现场廖曼作品
看了三位艺术家组成的展览,或许会开始相信不真实的、人类允诺的东西都不存在。看不见的兽,故事并不离奇,但是出格。
展览:“看不见的兽”
策展人:李子璇
参展艺术家:廖曼、马灵丽、耿旖旎
展览日期:.12.03-.12.22每周三-日11: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