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水浒传中的奇葩战争对战争的诗意想象
TUhjnbcbe - 2025/5/27 17:43:00

《水浒》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斗争的小说,但读《水浒》,规模大、激烈、流血、暴力的战争图景却变成了小众化或者干脆是双方将领间的格斗。这样的战争叙述必然引发读者的困惑:难道古代战争是这个样子吗?战争本来的特点为什么在水浒中荡然无存。我们爬梳一下《水浒》的战争表象,首先以水浒六十八回“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为例。

场景一:斗将不斗兵

小温侯吕方拍坐下马,挺手中方天画戟,直取曾涂。两马交锋,军器并举。斗到三十合已上,郭盛在门旗下,看见两个中间将及输了一个。原来吕方本事迭不得曾涂,三十合已前,兀自抵敌得住,三十合已后,戟法乱了,只办得遮架躲闪。郭盛只恐吕方有失,便骤坐下马,拈手中方天画戟,飞出阵来,夹攻曾涂。三骑马在阵前绞做一团。

两军作战,没有士卒们的参与,头领场场身先士卒,奋不顾身,拼力厮杀。

场景二:老套的伏击战。两将交战,一方卖个破绽,诱敌深入,另一方穷追不舍,被伏兵俘获。

第六十四回:“呼延灼夜月赚关胜,宋公明雪天擒索超”就是这种战法:

“城上望见宋江军马,手拖旗幡,肩担刀斧,人起还山之意,马嘶归寨之声,纷纷滚滚,拔寨都起。”
  

“且说宋江引兵退回,见城中调兵追赶,舍命便走,直退到飞虎峪那边。只听的背后火炮齐响。李成、闻达吃了一惊,勒住战马看时,后面只见旗幡对刺,战鼓乱鸣。李成、闻达火急回军。左手下撞出小李广花荣,右手下撞出豹子头林冲,各引五百军马,两边杀来。措手不及,知道中了奸计,火速回军。有诗为证:宋江振旅暂回营,飞虎坡前暗伏兵。杀得李成无处走,倒戈弃甲入京城。”

场景三:从来没有兵不厌诈,都是宋江准备好的时候敌人才来了。

场景四:万一打不过,就求仙问道,相信神仙的力量。

不难看出,种种奇葩的战争叙述,带有强烈的戏剧性和丰富的舞台表现力。《水浒》小说取材于话本,话本的受众是普通的市民阶层。为了让受众理解战争的场景模式,说书人只好将残暴血腥、大众参与的战争场面转述为格斗型的小众表演。《水浒》喜欢写战争的局部,化大为小,或者战争中的细节。这样,适合普通的市民阶层,从一个细小的角度了解战争。如果从宏观的角度讲述战争,容易超出了话本这种文体的驾驭能力,说书人对故事的掌控难度也加大,容易影响说书的效果。

同时,战争的结局大多是大团圆的,更像是戏说战争。从戏剧的角度写战争,容易使战争富有舞台的观赏性,迎合了听众的审美趣味,由此,战争变成想象的、诗意的,更是主观的、没有悬念的表演。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浒传中的奇葩战争对战争的诗意想象